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将呈现技术革新与政策驱动并行的格局。通过梯次利用延长电池生命周期、再生技术提取高价值金属、智能化设备提升效率,结合严格的行业规范,我国有望实现资源循环与低碳发展的双重目标。未来需进一步突破关键技术瓶颈,完善法规与标准体系,推动全产业链绿色转型。本次展会是按照“专业化、国际化、品牌化”原则举办的行业国际品牌盛会。既有政府支持,又有行业权威的参与,以其“主题明确、特色突出、注重实效、不断创新”的一贯风格,业内人士已将其视为“了解行业信息、把握市场动态、展示企业品牌、拓展贸易渠道、寻求合作机会”的最佳平台。有力推动中国动力电池回收处理及利用行业全面进入全球采购体系,与世界各国动力电池回收处理及利用行业协调合作、互利共赢、共同发展进步。
近年来,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和电池产业快速发展,新能源动力电池回收问题受到关注。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会长王小康表示,现阶段我国新能源电池产业从生产到应用再到回收利用,已经实现全产业链的全球领先地位。未来,我国将面临动力电池大规模集中退役,动力电池回收市场潜力巨大。 据统计,截至今年6月底,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472万辆,占汽车总保有量的7.18%,创历史新高。其中,纯电动汽车保有量为1813.4万辆,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73.35%。王小康预测,到2030年,我国动力及储能电池的累计退役量将超过300万吨,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400多亿元,相比2022年的实际市场规模,增长率可能超过9倍。其中,梯次利用市场的规模有望在2025年后实现快速增长。 专家介绍,动力电池一般在容量衰减至额定容量的80%以下时即可进行回收。回收方...
随着政策和市场的双驱动,过去10年,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经历了爆发式增长。然而,不容忽视的是,首批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已处于老龄,一轮动力电池“退役潮”即将到来。 按照一般整车厂电池8年衰减20%的质保能力,我国从2017年开始迎来新能源车动力电池退役数量的快速增长。预计2025年退役电池将达到93亿瓦时,每年退役电池数量增长将超过100万量级。由此将带来巨大的梯次利用潜在市场价值。若退役电池按照先梯次后再生的方式进行回收利用,据测算,到2025年其市场规模合计将达379亿元。 众所周知,电池含有多种重金属元素,处理不当将产生环境危害。当废旧动力电池庞大的潜在市场规模,遇到尚需完善的回收利用市场体系,会发生什么?又有哪些“堵点”亟待打通? 1、一只“退役”动力电池的价值和风险 按照新能源汽车国家标准,动力电池常常剩余8...
2月17日,福建宁德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家新能源科技企业生产车间,工人在组装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壳箱体。王旺旺摄(中经视觉)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蓬勃发展,动力电池产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。近期发布的《中国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发展报告(2024)》显示,我国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产能迅速增长,2023年综合利用量已达82.5万吨。截至2024年10月底,我国已培育了5批共148家规范企业,并在全国327个地市级行政区设立了1万余个回收服务网点。与此同时,产业发展也面临回收规范性不足等问题。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如何拥抱机遇,迎接挑战? 多元利用格局渐成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定,自2016年起,乘用车制造商需为电池等核心部件提供8年或12万公里的质保。如今,这一“八年之约”陆续到期,大量动力电池将陆续退役。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电池回...
我国对动力电池需求量越来越大,其累计装车量从2020年的63.6吉瓦时增加到2023年的387.7吉瓦时,增加了509.59%。据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(2021—2035年)》,到2035年,纯电动汽车将成为我国新销售车辆的主流,且在公共领域用车实现全面电动化。另外,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以及现代武器装备对动力电池也会有大量需求。 当动力电池衰减或寿命周期结束时,必然要产生废旧电池回收和利用问题。2023年,我国退役动力电池总量超过58万吨,预计2025年、2030年将分别达到78万吨、603万吨。如此大量的废旧动力电池若处理不当,必然会造成土地、空气、水等生态环境污染。围绕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处置等问题,近来年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,取得了很大成绩,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。 ■■回收利用体系基本建成 一是政策与标准逐步落地。随...
敬请及时与我们沟通联络,获取最新展会信息